● 南京大屠杀,一个城市的冬天,一段中国最寒冷的记忆。
● 80多年过去,关于这段血色记忆的历史文物,一直在悄然诉说着南京城内,那个不平凡的一九三七。
骇人听闻的“百人斩”
日军暴行的缩影
日军第16师团,围攻南京的日军主力部队之一。在从上海节节逼近南京的途中,他们就已经开始了暴行。师团里一名叫向井敏明的少尉军官向另一名少尉军官野田毅提出灭绝人性的“砍杀百人大竞赛”。
他们相约,谁先杀满100人,谁就获得这次赌局的胜利。
经盛鸿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到1937年12月10日,两个凶犯进行了计算,一个已经杀掉了105个中国人,一个已经杀掉了106个中国人,但搞不清到底是哪一个最先杀了100个人。于是,他们定下屠杀150个中国人为最后的比赛目标。
南京城破
千年古城被亵渎
1937年12月9日,南京已经被日寇包围。日军向南京守军和南京市民发出了劝降书,要求12月10日上午,南京守军必须打开中山门,迎接日军进入南京城。
王晓华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
当时,日本派了两架陆军的飞机,在南京8个地点撒了传单,说如果不投降,那就是玉石俱焚。定的时间是24小时之内,中国守军没有理他们,结果就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南京背靠长江,易攻难守,除了城墙和简单的工事,基本无险可守。惨烈的战斗中,中国军队只能背水而战。
在战局不利时,渡过长江撤退的通路也因为缺乏渡江的船只和日军的炮击封锁而难以利用,中国大批官兵被日军所俘。
成文于1937年12月11日24时的“卫参作第44号”命令,记录了国民党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向南京守军下达的“固守”阵地、“非有命令不得放弃,违者按连坐法治罪”的指示。然而仅一天之后,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的指令。
12月13日,南京被日军攻破。南京守军的正面抵抗都已停止,日军开始对城内外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大肆搜捕放下武器、失去抵抗能力的中国士兵。
激烈的战况下,有的中国士兵被屠杀,也有侥幸逃生的,只能换上老百姓的衣服,悄悄隐藏在人群中。语言不通的日本人抱着不放走一人的心态,在老百姓中搜捕这些中国士兵。
经盛鸿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首先看他们额头上有没有帽箍,戴军帽会留下戴帽子的痕迹;第二个,当兵的他要扣动枪的扳机,手上有老茧;第三个看他们的肩部有没有老皮,因为当兵的他要背枪。但是,还有很多我们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工人、农民要戴草帽,额头上也有帽箍;工人要拿工厂的扳手、老虎钳,农民要拿镰刀,他们手上也有老茧;他们要挑担子,肩膀上也有老皮。侵华日军不分青红皂白,统统就地处决。
当时的南京,已经被日军三面合围,只有长江一面通过水路才有可能逃离战火。屠杀开始后,大批市民向有一线生机的长江边奔跑,其中混杂着许多妇女和孩子。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为了防止城内有人逃走,凶残的日军早在江边架起了机枪,疯狂地向他们射击。一批又一批中国百姓就这样倒在了冰冷的江水之中。
据历史学家估计,那时约有50多万市民和9万中国军队被围困于南京城内。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中国人大部分都遭到了最惨无人道的暴行。
数据是一具一具尸体“数”出来的
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灾难之墙”上,用多国文字镌刻着“遇难者300000”。这个数字一度遭到很多人质疑,日本右翼势力甚至经常拿这个数字攻击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
在众多研究南京大屠杀的专家中,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员孙宅巍主攻人数研究。
孙宅巍从细数埋尸记录到细究放下武器却遭屠杀的士兵,以“数”证史。他广泛收集数据,从多个渠道查证遇难者的尸体数量,总数远超30万。
孙宅巍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尸体的走向有四个渠道。第一个渠道是南京市当时有8家慈善团体,总共收埋了19.8万具尸体;第二个渠道就是市民群体,总共收埋了4.2万具尸体;第三个渠道是伪政权,包括它的各个区公所,总共收埋了1.2万具尸体;第四个渠道就是日本军队自己处理的尸体,应当有几万具。
2023年,孙宅巍统计出了三组很有意义的数据:
日军在城乡集体屠杀和零散屠杀的案例,共收集到872件;
西方人士记录和报告的日军暴行,共有599件;
在30万死难者中,第一次统计出77名遇难军警的名单。
今年,他的研究数据又有了更新:
日军在城乡集体屠杀和零散屠杀的案例新增125件,共收集到997件;
西方人士的记录和报告新增173例,共772件;
遇难军警的名单新增51人,共128名死难军警。
这三组全新数据的提出,以崭新的视角再次揭示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寻找更多尚未揭露的真相,细致探求历史细节。有人爬梳史料、澄清历史,有人搜寻文物、为史存证。他们每个人的目的十分简单,就是四个字——以史为鉴,决不允许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决不允许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悲剧重演,要让和平的阳光沐浴大地。
南京之殇,永不能忘。
敬请收看今天(12月13日)20:00
CCTV-4《国家记忆》
《南京大屠杀新证》